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后,按照整改工作要求,针对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开春时节,在全县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宣传 正面引导
针对反馈的意见,县民政局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县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和各镇街、村的好做法、好经验。利用农村文艺宣传队和农村广播、宣传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县民政局将加强移风易俗工作讲话,录制成磁带、U盘,发放到全县所有农村,利用村广播循环播放;制定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在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擂响重锤 规范行为
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加强了由县民政局局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并由移风易俗稽查大队牵头,到各镇(街道)组织调研、座谈,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县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若干规定》,出台“十四条规定”:主要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祝寿、升学、满月等事宜上,严禁大操大办。 县民政局从3月1日开始,逐镇街指导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
目前,全县367个村(社区)都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白事吃饭不摆席,一律一碗端”、“不准请乐队”、“不准烧门幡”等新规写进《村规民约》,大部分村庄丧事实行一天制,以简为主,花费控制在5000元以内。半堤镇针对走访座谈中发现的“丧事随处办、铺张办、低俗办”等问题,组织人员深入全镇各个村庄、600余户农民家中调研,又通过镇领导班子反复分析讨论,历时半月,制定出台了《半堤镇关于严禁婚丧事大操大办十条规定》,实施后深受欢迎;该镇焦庄村还结合镇上规定,细化了本村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冉固镇等十二个镇街都将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纳入全镇村规民约讨论稿,逐村逐户征求意见,让老百姓亲自评判、讨论,通过后在全镇实施;由各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婚丧事简办协议书,对婚丧事规模、人数,甚至酒烟的规格都作出规定,全镇婚丧事消费明显下降。
试点先行 全面铺开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是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乡镇(街道)首先选取1-5个试点村,率先实行新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通过试点,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随后,在367个农村(社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广播宣传、发放宣传明白纸以及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将移风易俗工作全面推开,春风化雨渐入百姓家。
马集镇李刘楼村是个2000多人的大村,该村自发选出群众代表成立红白理事会,负责主持操办村里的红白事,自今年2月份至今,全村3起红白事,节约资金4万余元。村民们都说,还真得感谢他们,既办好了事,又省了钱。不仅如此,在村民代表的建议和带领下,该村集资近100万元硬化村内所有主干道路,重修了下水道,全部栽植了核桃、刺玫、小黄杨、冬青等绿化树种,设置了垃圾箱,配齐了保洁员,搭建了群众娱乐大舞台,自娱自乐,建设了文化一条街、文明墙,所有主干街道醒目位置均配置了文明宣传画,全村40%以上的群众登上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一个远近文明的乡村文明建设样板花园村已经形成。
机制常在 奖罚分明
为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相继制定了召开例会、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和工作考评等制度,制定出《定陶县殡葬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各镇(街)与农村(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标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农村(社区)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在农村(社区)严格按照《村规民约》,明确婚丧事操办内容、规模和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的处罚方式。3月1日开始,县纪委,民政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到12个镇街32个村庄,解剖调研,分别对移风易俗工作监管不力的7名镇街干部和4名村支书在全县通报批评,在全县影响较大。
同时,认真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坚持每季度调度一次、每半年测评一次,并把结果通报全县,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指导、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采取设立举报箱、电视曝光、召开评议会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